“残杯冷炙”的本义及出处

2024-04-17 06:30 阅读(?)评论(0)

 

“残杯冷炙”的本义及出处

 

吴营洲

 

 

“残杯冷炙”一词,最初我是在读与《红楼梦》有关的文字时读到的。

曹雪芹有一好友名曰敦诚者,曾吟过一诗《寄怀曹雪芹》。诗的末四句是:“劝君莫弹食客铗,劝君莫扣富儿门。残杯冷炙有德色,不如著书黄叶村。”

有资料显示,此诗作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)。

其时,敦诚正在山海关的喜峰口协助他父亲玐管理松亭关的税务,而曹雪芹早已迁居到了西山。彼此相隔遥远,相见不便,却又思念有加,敦诚便吟诵此诗以追怀自己当年与曹雪芹在北京时的种种往事。

当年敦诚与曹雪芹最初相识时,敦诚还在右翼宗学读书,而曹雪芹则是在一家王府做西宾。做西宾应该属于读书人的一种较为低贱的工作。其辛苦、劳神或是无须繁说的,而最为难以忍受的或是其间所受到的种种屈辱。从《红楼梦》中那些清客对贾政的曲意逢迎便会感知一二。但,无论是谁,为了谋生度日,为了养家糊口,都得谋份营生的。曹雪芹并非“朝饮坠露、夕餐落英”即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,他自然也不会例外,而最便利的,或是做西宾,做幕僚。而敦诚的出身,自是皇亲国戚、金枝玉叶性质的,纵然失势了,那最起码的也算是大宅门出身,他对西宾的境遇及性质,应该是十分熟悉的。正是如此,他才力劝曹雪芹“残杯冷炙有德色,不如著书黄叶村其大意是说:你如此这般,既吃人家的残杯冷炙,还要看人家的脸色,还不如到西山找个什么小山村住下,写你的《红楼梦》去。——在当时,曹雪芹已经着手创作他的《红楼梦》了,部分书稿也已在至友亲朋间传阅或传抄开了。敦诚等人都很清楚对曹雪芹而言,著书当那是更有价值或更有意义的。既然如此,又何必吃人家的残杯冷炙……

后来,在我读了一些相关资料后,方知敦诚的此诗是用了典的。典出杜甫。

杜甫的原诗题为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》,其中言道:“朝扣富儿门,暮随肥马尘;残杯与冷炙,到处潜悲辛。”

众所周知,杜甫的才学、家学,自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。其间种种,无论是才学还是家学,或都是时人难以望其项背的。然而,他却一直没有展翅翱翔的机缘。直到三十五岁那年,他才信心满满的奔赴京都长安,参加科考。于他而言,博个功名自是如探囊取物的,结果却名落孙山。怎么会呢?这也太伤自尊了!他为此很是纳罕。而更为令他纳罕的是,与他一同应考的各路士子,竟然无一人能榜上有名!怎么会是这样?但他哪里知道,主持这次考试的大臣李林甫,根本就不想让任何人中第。其理由据说有二:一、他不想把有才干的人选拔来,害怕会危及到他的权势、地位;二、他是想以此来告知圣上,当今的大唐在您的治理下,已经是“野无遗贤”,咋选都选不到有真才实学的人了!

“高考”不中的杜甫,自此便流落长安,以“宾客”的身份出入于达官贵人之家,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。其间,他时常陪王公大臣宴饮,并极尽其能,吟个诗,赋个辞,打个诨,插个科,以博主人一乐。质而言之,这自然属于请客、篾片者流。其中的“悲辛”不言而喻。他之所以甘做“宾客”,一是为维持生计,二也是希望得到权贵们的推荐,奔个前程……

有所求,就得收敛起自己的天性或性情,而仰人鼻息……

杜甫的这段人生经历,与彼时彼刻曹雪芹的人生际遇当是一样一样的。饱读诗书的敦诚自然是清楚这些“典故”的,很自然也就有了“残杯冷炙有德色,不如著书黄叶村”这样的语句。

而近来,我在读一本有关“邯郸成语故事”的书,方知道,原来杜甫的这首诗也是用了典的。而典出颜之推。

颜之推在其《颜氏家训·杂艺》中写道:“唯不可令有称誉,见役勋贵,处之下坐,以取残杯冷炙之辱。”我的古文基础不好,且也不想为这句话太劳心神,便?了一眼这句话的今译,见有人译作了:“不能因为有点称赞,你就去受权贵驱使;处在低下的座位上,忍受权贵施舍的屈辱。”只是不清楚这样的翻译是否恰切?随后又见他人将此句译作了:“不能因为有点称赞,你就去受权贵驱使;不能因为处在低下的座位上,你就去受取权贵施舍的屈辱。”感觉此译当是。且也看到了另外几种译法,恕不转述了。

 

  最后修改于 2024-04-17 06:40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