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文编辑赘语(19—20)

2024-04-28 12:25 阅读(?)评论(0)

 

杂文编辑赘语(1920

 

吴营洲

 

 

我看各文学体裁

 

 

在各类文学体裁中,依我看来,令我敬畏的,或者说令我仰视的,自然要数小说。

这大概是我读《红楼梦》而得出的感慨吧。

在我看来,写小说,首先得有好的“故事”(人物、情节等)。

“故事”不吸引人,其他种种恐就不好说了。

一个作者,如果没有深厚的生活积累,没有深切的人生体验,没有丰富的想象力,没有高超的虚构技巧,恐怕就写不出好的“故事”。

当然,作为小说,仅友好的“故事”则是远远不够的。

写小说,其实就是在写“历史”。没有这种思想认识,“小说”恐也是写不好的。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曾经说个这样的话:“历史都是假的,除了名字;小说都是真的,除了名字。”令我更为加深了对小说这一文体的认识。

有一天,我收到了一封读者来信,颇为感慨。

说实在的,我对读者来信一向很重视,能回复的,一定回;不能(或没有时间)回的,也都认认真真地读几遍。读者来信是一种很鲜活的东西。然而这天我收到的这封读者来信,是一位固定的读者写来的。他经常写些读者来信。他把读者来信,当成了一种书写体裁,这就令人难免会生出些闲话来。于是我对别人说:写东西的人,或者说这作者,也是分三六九等的。我觉得,一流的作者,写小说;二流的作者,写散文;三流的作者,写杂文;四流的作者,写时评;不入流的,才写“读者来信”呢。而写诗的,有的比写小说的还强,有的连写“读者来信”的都不如。

当然,这是谬见。

 

 

关于几家刊登“杂文”的报刊

 

现在专门刊登“杂文”的报刊,似乎有四家:《杂文月刊》,《杂文选刊》,《杂文报》,《经典杂文》。

现在的《杂文月刊》,其实是“半月刊”,分上半月、下半月。上半月是“原创版”,下半月是“文摘版”。上半月、下半月分别是两拨编辑,各编个的。个人感觉,上下是两张皮。

现在的《杂文选刊》,变成了旬刊,分上中下。个人感觉,他们的“上中下”,是“三位一体”。栏目设置上,各具特色;文章编选上,各有侧重;而且,每一册都有另二册当月刊载文章的“目录”。

现在的《杂文报》,每期有八个版,由八个文字编辑分别负责。个人感觉,八个编辑各有特色,可以说是八仙过海,各显其能。也可以说八个编辑是人自为战,各自为战。甚至还可以说是“群龙无首”。总的讲,在“宏观把握”上,欠缺些。

对《经典杂文》,不是太熟悉,但我知道,也属于“文摘性质”的。它原本并不是刊登“杂文”的,它是挤进杂文界的。这份杂志的本名,叫《法制博览》。在它的封面上,自然也印着“法制博览”几个字,不然新闻出版部门就会追究其责任,但不显眼,色泽很淡,醒目的是“经典杂文”,这虽然有点“挂羊头卖狗肉”,但在出版界已是种并不鲜见的现象了,新闻出版部门对此“视而不见”,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这家杂志曾转载过几篇芜文,他们没有主动地支付过稿费,自己也没有讨要过。平心而论,这份杂志就其内容而言,办得也不错,只是内文设计,过于“拥挤”了些。这和《杂文选刊》正相反。

(附言:如上文字,写于2004年许。而今重读,显然已是明日黄花,或曰物是人非了。但是作为一种过往,贴在此处,权作存念。当然,或也可借便凭吊一下曾经的《杂文报》,曾经的《杂文选刊》,乃至或已远去或已潜隐的杂文之魂……)


杂文编辑赘语(1—2)

杂文编辑赘语(3—4)

杂文编辑赘语(5—6)

杂文编辑赘语(7—8)

杂文编辑赘语(9—10)

杂文编辑赘语(11—12)

杂文编辑赘语(13—14)

杂文编辑赘语(15—16)


 

 

  最后修改于 2024-04-28 12:50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