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闲谈”与“杂文写作”

2024-04-15 08:26 阅读(?)评论(0)

 

“闲谈”与“杂文写作”

 

吴营洲

 

 曹雪芹有个朋友叫敦诚。爱新觉罗·敦诚。敦诚有本书叫《四松堂集》。《四松堂集》里有段话,是谈“闲谈”的。他对朋友间的“闲谈”,即“闲谈”的话题,概括为上中下三等。他的原话是:


奇谐雄辩,逸趣横生,词文书史,供我挥霍,是谓谈之上乘;衔杯话旧,击钵分笺,兴致亦豪,雅言间出,是谓谈之中乘;议论政令,臧否人物,是谓谈之下乘;至于叹羡没交涉之荣辱,分诉极无味之是非,斯又最下乘也。

不难揣度,这当是他的肺腑之言。甚或可说是不刊之论。

在我看来,宽泛地讲,“杂文写作”也是可以归为“闲谈”一类的,这大概就属于古人所言说的“笔谈”吧。

平心而论,我并不赞同敦诚将“议论政令,臧否人物”视作“谈之下乘”的观点。在我看来,激扬文字,指点江山,粪土王侯,抨击时弊,自是书生本色,也自有侠胆风骨,非壮士不可为,焉有下乘之理?

当然,读着敦诚的这段话,倒是让人想起了两句俗语:


一是什么阶级说什么话;

二是存在决定心态,即屁股决定脑袋。

 

据史料记载,敦诚本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子英亲王阿济格的五世孙,正宗的天潢贵胄,玉叶金枝,遗憾的是他的这一支脉早在阿济格时就已失势了,到了敦诚这里,他不过是空有个“高干子弟”的虚名而已。在敦诚风华正茂、才情四溢的时候,既无缘涉足庙堂,又担心因言沽祸,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,所以才将“议论政令,臧否人物”视作了“谈之下乘”。

据我所知,也有人和我一样,并不赞同敦诚的话,于是有人在转抄这段文字时,便将其中的“叹羡没交涉之荣辱,分诉极无味之是非”改成了“议论不尽知之政令,臧否无足数之人物”(是敦诚自己改的也未可知)。如此一来,语义更明确了,话也更在理了,甚至有种点铁成金的感觉。试想,“政令”尚且“不尽知”,便去横加“议论”,势必是隔靴搔痒,招人讪笑。

由此,我又想到了杂文写作。有些写杂文的人,在对“政令”(以及“新闻”“事实”等)尚“不尽知”的情况下,偏要去强行“议论”,那他笔下的文字,不沦为“下乘”那才活见鬼呢?




附些或相关或不相关的链接:

当代杂文三十年:目录

当代杂文三十年 :前言


当代杂文三十年:《杂文报》呱呱坠地

当代杂文三十年:杂文界的北戴河“盛会”

当代杂文三十年:《中国青年报》的《求实篇》闪亮登场

《中国新文艺大系·杂文集》

《杂文选刊》艰难问世

《杂文选刊》的第二届全国杂文笔会

《杂文选刊》的风光岁月

《杂文选刊》悄然萎缩

《杂文报》的创刊与自戕


魏明伦秒杀姚雪垠

柏杨的去世及其“遗言”

吴祖光仗义执言惹来三年官司

“全国杂文学会联谊会”成立


 

“当代杂文一百零八将”

杂文界的“巾帼女杰”

我所知道的杂文内刊

我所知道的杂文学会

三十年间去世的杂文作者

“当代杂文三十年”大事记



文字厄

文字殇


杂文界人物琐谈

杂文界轶事拾零

当代杂文界管窥:目录

杂文界的那些人和事

曾彦修“自划右派”琐谈

“史家笔墨、赤子情怀”的王春瑜

邵燕祥:热心杂文事业的杂文大家

梅节:红学界的杂文家

致敬两位杂文作者

杂文界人物印象:我所知道的褚瑞耕


2016年中国杂文精选》目录

2017年中国杂文精选》目录

吴营洲选编:《2018年中国杂文精选》

《2018年中国杂文精选》小序及目录

《2018年中国杂文精选》编后碎札

闲谈2018年“杂文年选”

2019年的杂文界

《2019年中国杂文精选》目录

《2019年中国杂文精选》小序

《2019年中国杂文精选》编辑手记

中国当代微杂文精品》目录


杂文的文化自信与价值重估

“杂文家”的职责

也说“为什么杂文不可或缺”

倡导“骂”者也该“骂”——也谈“杂文写作”

 妄议“杂文界”之人士

杂文绝不是“风月宝鉴”

当今杂文还有市场吗?

杂文的“出路”


 

  最后修改于 2024-04-15 08:36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