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是曹雪芹逝世250周年,欢迎大家随便谈谈

2013-08-01 22:50 阅读(?)评论(0)

今年是曹雪芹逝世250周年,欢迎大家随便谈谈

 

 

在“抚琴居红楼梦文学社区”,版主“燕山易水”发了一个帖子:《今年是曹雪芹逝世250周年,欢迎大家随便谈谈》,内容如下:

 

 

燕山易水:

 

曹雪芹逝世之年有壬午、癸未、甲申诸说。

有学者主《红楼梦》在甲戌年就写就了,雪芹最后十年十分散淡,并没写《红楼梦》;也有学者主雪芹“披阅十载,增删五次”是持续到他离开人世的。

有学者说雪芹流落西郊之后生活拮据,“举家食粥”;也有学者主雪芹在西郊的生活没这么苦。

欢迎大家随便谈谈各自看法!

 

 

 

我的跟帖:

 

我个人认为,这样的“讨论”很好!参与者尽可各抒己见,阅读者尽可择善而从。如《红楼梦研究辑刊》第五辑的“群言堂”栏目里,有一篇《关于“诗魂”与“花魂”的讨论》,我就认为讨论得很好,很有价值或很有意义。通过这样的讨论,基本上就可以把这个话题“终结”了,以后无论是谁,都没有必要再在这个话题上费口舌了。但愿这次讨论也能起到第五辑关于“诗魂”与“花魂”那样的效果。

 

 

yh369z

 

非常赞同11楼关于此次讨论价值的看法,但对其期望值:“通过这样的讨论,基本上就可以把这个话题“终结”了,以后无论是谁,都没有必要再在这个话题上费口舌了。”窃以为不宜下结论过早。

但愿此美好的、大家共同的愿望能尽早实现,否则本人有生之年很可能看不到了。

 

 

我的跟帖:

 

我所说的“终结”,应该有两层意思:

一层是,通过“讨论”,大家取得了“共识”,今后就不会再讨论(或议论)这个话题了;

另一层是,通过“讨论”,大家虽没有达成“共识”,但各自把各自的“观点”、“论据”及“论证过程”统统都摆出来了,也就够了。(尽管不能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,但把自己的“观点”等摆出来了也就够了。)倘若没有“新的材料”出现,今后也就没有必要再讨论(或议论)这个话题了。何必非要祥林嫂似的老是重复自己的“观点”以期他人接受呢!历史的真相只有一个,自己认定是对的就坚持,实在没有必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指出认为“三七等于二十四”的那个人错了。因此,从这个意义上说:“通过这样的讨论,基本上就可以把这个话题‘终结’了,以后无论是谁,都没有必要再在这个话题上费口舌了。”

像曹雪芹究竟是哪年去世的,约有“壬午、癸未、甲申”三种说法,通过“讨论”,看看他人的是怎样认为的,再通过自己的“分析、判断”,自会“择善而从”的。最后,你认定是哪年就是哪年了。起码这个“话题”在你这里是已经“终结”了。

有人宣称:“大哉红楼梦,再论一千年。”这话不能说错,但要看是《红楼梦》里的什么话题了,倘若像“曹雪芹卒年”这样的话题,通过众多同好一番推心置腹的“讨论”,到最后纵然没有“结论”,纵然达不成“共识”,也实在没有必要“再论一千年”了。今后,倘若没有“新的材料”出现,谁再拿这个事说事,谁就有点无聊了。

 

 

我对这次“讨论”所谈的“看法”是:

 

我认为曹雪芹卒于“壬午除夕”,参见芜文《听谢老谈曹雪芹卒年》(载《红楼》2000年第1期)。

我认为《红楼梦》在甲戌年就已写就了。曹雪芹在他生命中的“最后十年”,虽没再写再改他的《红楼梦》,但日子过得绝不是“十分散淡”的。他四处为贫苦的父老乡亲诊病治病,他教“废疾者”扎糊风筝、烹饪等技艺以自养,忙碌得很。我曾打过一个未必恰当的比喻:曹雪芹在京城写作《红楼梦》时,修的是“小乘”,追求的是“自我完善”;而他到了西山之后,修的则是“大乘”,他帮人看病,教人糊风筝等,其实是在“普度众生”。

曹雪芹流落西郊之后,“生活拮据”是肯定的,这是和他在京城的生活相比;“举家食粥”也有可能,但他及他的家人绝对不会是终日里“食不果腹”的。曹雪芹多才多艺,可以做风筝,可以为人诊病,可以作画写字,可以开馆授徒(有传说曹雪芹曾在河北蔚县坐馆),甚或还可以“当垆酤酒”……像他这样的人,即便不在旗,谋个衣食温饱恐怕不成问题。张爱玲在其《红楼梦魇》里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天才在实生活中像白痴一样的也许有。这样的人却写不出《红楼梦》来。”此话极有见地。

曹雪芹“死后无力营葬”确为事实。我认为曹雪芹是“壬午除夕”死在北京通州的。可参见芜文《曹雪芹最后十年管窥——曹雪芹在西山没写〈红楼梦〉》(载《红楼梦研究辑刊》第1辑)。曹雪芹故去时,身边只有他的“新妇”,而他的“新妇”在通州又是举目无亲,只好央求乡亲把曹雪芹草草埋进了曹家祖坟。

 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3-08-01 22:59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