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代杂文三十年:一本太过短命的《杂文》杂志

2024-09-07 08:22 阅读(?)评论(0)

当代杂文三十年

——1984年—2014

 

吴营洲



一本太过短命的《杂文》杂志

 

 

2004年,有人见《杂文月刊》创办了“文摘版”、《杂文选刊》创办了“普通版”,一问世订数都还颇高,遂也想在杂文界“分一杯羹”,于是便于2005年创办了一份新的杂文杂志,名字就叫《杂文》,副标题为“革故鼎新,荡浊扬清”。“杂文”两个字,是集的鲁迅墨迹。这两个字,本来是归《杂文报》的。《杂文报》的报头原本也是集的鲁迅的这几个字,但却早已被杂文报社弃掉了。《杂文》杂志便拿了来自己用,或可并不犯冲、侵权。

用鲁迅的墨迹做标识,既是喻示自己的办刊宗旨,又是高扬了自己的旗帜,颇有“事半功倍”之效。

创办这份《杂文》杂志的,也在石家庄。主办者可能是作协或文联。——说来惭愧,我真的分不清这两单位。有点像乡下人进城分不清男厕所、女厕所。

主编是作协或文联的人。几个编辑,好像是从《杂文报》“弃职”而去的几个。

它所用的刊号,是《散文百家》的。

经百度得知,“《散文百家》创刊于19881月,由河北省作家协会和邢台市文联主办,初为双月刊,1992年改为月刊,2003年改为半月刊,因种种原因自2005年第6期起又改为月刊。”[1]

平心而论,《杂文》杂志创刊后的前几期,还是很不错很有气势的。因为几位编者,都很喜欢杂文,也懂杂文。

起初听说是主办者从沧州或什么地方搞到了一笔钱,不然哪有“启动资金”啊。后来又听说是石家庄的某某“赞助”的。——真实的情况笔者不得而知。清楚的人又都讳莫如深。起码对我是“讳莫如深”。某些人要么是真不知道,要么是装不知道。起码我是不明究竟的。却也不想做进一步的探究。

据说他们前几期,印数不少,免费寄送给相关部门或杂文爱好者,以期订阅。

一份新杂志创刊自然是很难的,得有一个读者对你的认识过程。

这份杂志,也是月刊,印到第六期时,据说“启动资金”用完了,后续资金又跟不上,读者的订户又不像预期的那样好,于是出现了资金短缺,难以为继,于是就匆匆“殇”了。又据说它之所以夭折,原因很复杂。复杂到什么程度?一是一两句话说不清楚,二是知情者大都讳言……

无论怎样说,在我看来,甚是可惜。

我现在手头一时找不到这份杂志的尸骸,难以做更为具体的描述。

在我印象里,这本杂志的编辑思路总的讲虽然不错,但终归还是有点“问题”的。所谓的“问题”——个人感觉,不一定对哈——或许是编者太偏重个人喜好了,登了些个人偏好的文章。个人(或某几个人)喜欢的,未必是读者喜欢的。一事当前,还得考虑读者的价值取向等。一份公开征订发行的杂志毕竟不是同人刊物。

在我印象里,该杂志有一期重点推介了一篇文章,名字好像是“婚姻中的经济学”。该文很长,占了好多页。大意是说,在性活动中,婚姻是成本最低的。这样的文章,或许很有意思,很好玩,但终归距正宗的“杂文”远些,读者也未必会完全认同——尤其是让他掏钱买的时候。

一份杂志,倘若有人出资,或有人包养,衣食无忧的话,那编者想咋编就咋编,但新时期的杂志毕竟是走市场的,毕竟是要由读者埋单的,过于在意编者个人的雅好,势必不会被更多的读者认同……

据我所知,这份杂志停刊后,曾多次接到电话,问它为什么会停刊?并说自己已经付的全年的订刊费如何退还?此时的我,只能老老实实地说:“额不晓得。”

若说这份杂志的创刊者不喜欢杂文,恐怕并不能这样说,但是,他们多多少少地,是把“杂文”当成了一种商品。

有位杂文名家就认为,《杂文选刊》的掌门人是把“杂文”当成了一种商品,成了“杂文小贩”。

 



[1]《散文百家》简介,互动百科。

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