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红楼梦》中的“冀中方言”(续)

2024-08-03 06:30 阅读(?)评论(0)

 

《红楼梦》中的“冀中方言”(续)


吴营洲

 

 

 

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回,宝玉小时候的奶妈李嬷嬷正在宝玉屋里呵斥袭人,书中写道:“可巧凤姐正在上房算完输赢账,听得后面一片声嚷,便知是李嬷嬷老病发了,排揎宝玉的人。——正值他今儿输了钱,迁怒于人。……”

在“迁怒于人”处,庚辰本有一侧批:“有是争竞事。”

此处的这个“争竞”,就是“计较,争执”之类的意思。这是冀中乡下人常说的。诸如劝某个人不要为某件事或某个人再做计较了,便会说:“你不要和他争竞了!”“你和他还争竞个啥?”……

同是第二十回,庚辰本有一大段双行夹批:“闲闲一段儿女口舌,却写麝月一人。……但观者凡见晴雯诸人则恶之,何愚也哉!要知自古及今,愈是尤物,其猜忌愈甚。若一味浑厚大量涵养,则有何可令人怜爱护惜哉?……”

其中的这个“涵养”,也是冀中乡下人常说的。只是我一直不知道这俩字究竟该咋写。或是“憨样”,或是“汉样”。谁知道呢。反正也从没写过。可而今读了《红楼梦》中的这段文字,竟忽地意识到,冀中乡下人常说的“憨样”或“汉样”,竟然就是“涵养”啊。我当然也忽地意识到,原来许多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农民,竟然会说“字话”,竟然会这样有文化……

在汉语词典中,“涵养”有“修养”这层意思,而乡下人嘴里的“憨样”或“汉样”,自然也有这层意思,只是其词义更为丰富。太具体的我是说不清楚的,或也不妨举个例子——

比如说吃饭,假如说某个孩子吃饭“没涵养”,意思就是说这个孩子没出息等等。

——当年的乡下(或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吧),家家都穷,平时很少吃到白面(麦子面),假如过年过节的时候吃了一次,或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去赴席,有个孩子看到好吃的白面面条,就给自己盛了一大碗,结果“眼大肚子小”,自己吃不了,这时大人们便说这个孩子“没涵养”,不知道饥饱……

 

 

《红楼梦》第二十九回,有这样一句话:“老祖宗也去,敢情好,就只是我又不得受用了。”

这句话是王熙凤说的。——其时,凤姐约宝钗、宝玉、黛玉等到清虚观去看戏,贾母听说后表示也要去。凤姐为逗贾母高兴,因此就来了这么一句。

其中的“敢情”一词,就是“当然”“自然”“肯定”等等意思。

其实,“敢情”一词在冀中一带的乡下,也是常说的,或属“冀中方言”——其实这也不仅仅是“冀中方言”,我猜,在晋中,在鲁西,在京津等地,人们或也是常会这样说的……

当然,“敢情”属于一种记音词,自是可以写作“赶情”,乃至“干净”等等的。

在陈熙中的《红楼求真录》一书中,有篇文章名为《从“乾净”到“敢情”》,对“敢情”一词专有解释。其称:

 

  根据一般词典的解释,“敢情”的主要意思有两个:一是原来(表示发现原来没有发现的情况),如说“他敢情是个骗子”。二是自然、当然(表示情理明显,不必怀疑),如说“那敢情好”。

 

在李永祥的《无极方言土语》一书中,对“敢情”一词也专有解释。其称:

 

【敢情好】  如果那么做就正好。

 

其实,在“冀中方言”中——或者说在我所知道的“冀中方言”中——“敢情”一词同样有着更为丰富及复杂的蕴涵。这是用文字很难表述的。这或也是文字的局限,或局限之一。但其大致意思,不出“当然”“自然”等。

 

 

在《红楼梦》第三十一回中,史湘云和她的丫头翠缕有段关于“阴阳”问题的对话,想必一般读者都是很熟悉的;一些研究者在论述史湘云或曹雪芹的思想时,更是不会忘记引用它来作自己立论的根据……

然而,当我看到这“阴阳”一词时,立马就想到了在冀中乡下的一句方言土语,也是“阴阳”这个音,但却未必就是这两个字,或许是“阴样”,或许是其他——乡间的许多话都是有音无字的。

当然,冀中乡下人口中的“阴样”,与《红楼梦》中的“阴阳”,绝对不是同一概念,是不可比附的。一个太过玄奥,一个则土的掉渣儿。冀中乡下人口中的“阴样”,其含义也是很难一言以蔽之的。在李永祥的《无极方言土语》一书中,对该词也专有解释。其称:

 

【阴样】  ①反应迟钝,动作慢慢腾腾。②性格、言行乖僻,和一般人不同。

 

客观地说,这样的解释是大致不错的,但也难以涵盖它的全部意蕴……

在冀中方言中,与“阴样”一语有着同样意思的,还有“肉乎”“皮腾”“忒肉”“肉哩木法儿”……


  最后修改于 2024-08-03 06:48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